全国首例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宣告成立
3月19日,深圳。
全国首个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由建行深圳分行、建信信托联合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市艺术品拍卖行、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等多家合作机构共同成立。
该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为兔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形象的总设计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岭南画派重要传承人,他此次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40幅美术作品作为信托财产用于拍卖捐赠。
实践: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究竟“新”在哪里?
可以说,该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成功打造的“艺术+金融+慈善”的服务新模式,是对捐赠人、艺术品专业管理机构、慈善组织等社会资源的精准匹配,是建设银行和建信信托在慈善领域的成功尝试,是信托受托资产类型的又一大突破。
近年来,慈善信托的发展规模呈现较快的上涨态势。截至2022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到1184单,累计备案规模达到51.66亿元;其中,2022年备案数量达到392单,比2021年增加147单,创历年新高;备案规模11.40亿元,较2021年增加4.93亿元。尽管国内慈善信托已在现金、股权、股票、收藏艺术品等资产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将艺术家的原创艺术品作为委托资产置入信托进行管理却是首例。该业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
一是解决艺术品估值、鉴别和管理问题。建行深圳分行与建信信托充分发挥建行集团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联合深圳市艺术品拍卖行,紧密依托艺术品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确立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合作方案,在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支持下,有效解决了艺术品的鉴定、估值、保管、展览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解决慈善信托公信力的问题。该慈善信托在架构设计中采取双受托人模式,由深圳市慈善会以及建信信托共同担任信托受托人,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在慈善项目运作领域的优势,以及金融机构在信托财产管理领域的长处,充分发挥信托在金融和公益上的双重属性作用。同时,该慈善信托引入监察人机制,由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担任信托监察人,以确保信托存续阶段各相关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成立的当天,建行深圳分行号召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捐赠艺术品慈善义卖活动,为爱举牌、与爱同行。筹集资金将捐赠给该信托执行方深圳市慈善会,并最终用于信托约定的乡村振兴、艺术教育、特殊人群保护等公益方向。
思考:如何做好公益慈善与文化艺术的金融链接?
该原创艺术慈善信托委托人陈湘波先生作为深圳首位以个人冠名艺术公益基金的艺术家,先后于2019年、2021年成立“深圳市慈善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资助了多项美术活动、展览以及画集出版等20余个项目,过往合计资助人民币达240万余元。
陈湘波先生介绍:“近年来,我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融合形成正向联动效应。我的理念与建设银行以及建信信托多年来的公益慈善探索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应该予以关注的社会事业中来。”
正如陈湘波先生所言,建设银行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探索始终不遗余力,早在2018年便创立中国首个由银行发起的金融慈善服务品牌,成功搭建“善建益行”公益慈善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国有大行担当,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建行深圳分行为例,截至2021年底,该行已带动约3万名客户参与公益慈善,共支持了15个公益项目、43场公益活动,获得了来自业界与社会的多方肯定。
建行深圳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的设立是我们在多元化资产管理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伴随着对艺术家另类资产专业维护、专业运营的探索,我们对艺术家的服务半径也从财富管理扩展至艺术品另类资产管理,为今后继续发挥金融链接器的作用,推动每一项公益慈善事业真正惠泽社会积累了经验。今后,我们将持续与建信信托积极协同开展业务创新,不断探索慈善信托新路径。”
对于信托机构而言,发展慈善信托是践行社会责任最有效的方式。近几年,建信信托在建行集团的部署和支持下,通过设立慈善信托承担了大量资助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项目,先后在抗击新冠疫情、支持精准扶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保护残障儿童、关爱建筑劳务工人和卡车司机、支持安宁缓和医疗事业开展的过程中,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
在探索慈善信托的同时,建信信托创建了慈善家族基金模式,以慈善信托为载体,带领企业家及其家庭参与“规划个性化、慈善参与度高、过程透明性强、资金及捐赠管理专业”的公益实践,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体系化的慈善规划理念,以更具“建信”特色的模式与企业家共同回馈社会。
那么,未来信托又应如何发挥制度优势做好公益慈善与文化艺术的金融链接?建信信托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运用信托工具在全社会更大范围传播慈善文化,慈善信托能成为高净值家庭精神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建信信托通过影响力投资,力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在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创新更多可商业化运营的产品或服务,成功建构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