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名家观点: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在何处?
赵伟: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在何处?
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要支持科技创新,这可能主要指向对数字经济,特别是 AI、算力等方面的支撑,这很可能是本轮与前两轮工具的主要不同点之一。湖州市商务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上争取工作部署会也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放在重点项目摸排工作的前两位,与 2025 年两会重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方向一致。此外,扩大消费或成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的另一领域,或与央行新设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协同优化服务消费场景。另外,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传统投向仍将保留,交通水利等大型基建项目同样需要资本金以加速建设。
程实: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间“接触面积”将加大
人工智能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如何演进,更取决于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路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系统演进,不是单向的“点”升级或“面”铺展,而是点面结合、纵横交替的过程。“纵”的深化是指智能层面的提升,如模型能力增强、推理链路完善、工具调用丰富,“横”的铺展则是指场景层面的扩展,如行业适配深化、流程改造升级、产业链协同增强。这种“纵横交替”的机制,本质上是智能提升促进场景提效,而场景提效又反哺智能演进。“点”的突破提供了更强的触角,而“面”的扩容又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点”与“面”的相互作用使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接触面积”显著提升,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立体跃迁。
黄益平:大力激发民营企业信心和活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并日益显著,在新兴产业中最为活跃、参与国际竞争最为积极,因而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超92%;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要扎扎实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同时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政策和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积极作用。
李庚南:当前楼市正处于“弱复苏”与“深调整”的拉锯阶段
当前楼市正处于“弱复苏”与“深调整”的拉锯阶段。政策效力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传导尚有一定的时滞。这种态势表明:楼市的真正止跌回稳,既需要资金面的支撑,更依赖基于收入预期改善的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供求结构在新模式、高质量上的新平衡。
刘元春:决定中美关税谈判的三大关键因素
中美关税谈判在未来具体的走向依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从过去五个月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债价格、通胀水平以及关键要素供应状况是决定美方谈判进程与基本态度的三个关键因素:从美国国债价格上看,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6%,已超过美国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国债可持续性的广泛担忧。未来谈判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国债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动态调整。从通胀水平上看,从美国开始关税战以来,其产业链,特别是供应链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未来美国市场的通胀预期、百货市场定价机制的变化,以及中低收入群体对于生活成本支出的不满情绪,都会对贸易与关税谈判的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从关键要素供应状况上看,稀土出口管制将直接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进程,可能导致相关环节出现停滞,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liuyj